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07 | 下载493

目的 回顾总结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的特点,并分析此类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 与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54岁、71岁和64岁,病程2~4年.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双上肢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例1和例3均于病程发展后期出现双下肢轻度无力;例2以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例3于疾病后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例神经系统检查均呈现双上肢明显肌无力,近端和远端广泛分布的肌肉萎缩,伴随肌张力下降和腱反射减退.例2和例3还同时合并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对3例患者进行电生理学及病理检查显示:(1)肌电图呈静息状态下的肌纤维颤动和肌束颤动电位,胸锁乳突肌、上肢和下肢肌肉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或为宽大运动单位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混合相.例1双侧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未发现传导阻滞现象.3例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于正常值范围,诱发电位波幅有不同程度下降.(2)骨骼肌病理检查可见小角状萎缩肌纤维呈簇分布并累及Ⅰ型和Ⅱ型,伴随明显的肌纤维肥大;有肌纤维核内移现象,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染色偶见靶样纤维,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显示部分萎缩的肌纤维深染.结论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变分布均符合连枷臂综合征的诊断,以双上肢的局限性

作者:张巍;李颖;袁云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6 年 6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07 | 下载:493
作者:
张巍;李颖;袁云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6 年 6卷 5期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连枷臂综合征
目的 回顾总结3例连枷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骨骼肌病理改变的特点,并分析此类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 与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54岁、71岁和64岁,病程2~4年.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双上肢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例1和例3均于病程发展后期出现双下肢轻度无力;例2以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例3于疾病后期出现认知功能障碍.3例神经系统检查均呈现双上肢明显肌无力,近端和远端广泛分布的肌肉萎缩,伴随肌张力下降和腱反射减退.例2和例3还同时合并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对3例患者进行电生理学及病理检查显示:(1)肌电图呈静息状态下的肌纤维颤动和肌束颤动电位,胸锁乳突肌、上肢和下肢肌肉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或为宽大运动单位电位,重收缩时呈单纯相或混合相.例1双侧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未发现传导阻滞现象.3例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于正常值范围,诱发电位波幅有不同程度下降.(2)骨骼肌病理检查可见小角状萎缩肌纤维呈簇分布并累及Ⅰ型和Ⅱ型,伴随明显的肌纤维肥大;有肌纤维核内移现象,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染色偶见靶样纤维,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显示部分萎缩的肌纤维深染.结论 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变分布均符合连枷臂综合征的诊断,以双上肢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