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0 | 下载200

目的 运用两种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与肝硬化病情的关系.方法 纳入160名肝硬化患者及84名正常人,通过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变化,分析肠道菌群改变与肝硬化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分别为0.004、0.043、0.001、0.025),拟杆菌、乳酸杆菌、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分别为0.028、0.045、0.043).定量PCR结果显示,肝硬化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高(P均<0.01),细菌总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均<0.01).肠杆菌与肝功能CTP评分、MELD预后评分及CRP均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3、0.001、0.002).乳酸杆菌、梭菌分别与上述三个指标呈负相关(P分别0.005、0.003、0.004,0.004、0.011、0.004).结论 传统细菌培养与荧光定量PCR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肝硬化患者肠道中肠杆菌增多、乳酸杆菌及梭菌减少的程度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可能促进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

作者:唐源淋;陈烨

来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 年 24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0 | 下载:200
作者:
唐源淋;陈烨
来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 年 24卷 1期
标签:
肠道菌群 肝硬化 细菌培养 荧光定量PCR 微炎症反应
目的 运用两种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与肝硬化病情的关系.方法 纳入160名肝硬化患者及84名正常人,通过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粪便菌群变化,分析肠道菌群改变与肝硬化分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分别为0.004、0.043、0.001、0.025),拟杆菌、乳酸杆菌、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分别为0.028、0.045、0.043).定量PCR结果显示,肝硬化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高(P均<0.01),细菌总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及梭菌数量显著降低(P均<0.01).肠杆菌与肝功能CTP评分、MELD预后评分及CRP均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3、0.001、0.002).乳酸杆菌、梭菌分别与上述三个指标呈负相关(P分别0.005、0.003、0.004,0.004、0.011、0.004).结论 传统细菌培养与荧光定量PCR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肝硬化患者肠道中肠杆菌增多、乳酸杆菌及梭菌减少的程度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与全身炎症反应相关,可能促进肝硬化患者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