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15 | 下载0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89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损害44例(23.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d、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使用皮质激素、心电图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40 mg/L、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x2=3.89~12.688,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使用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与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独立相关(P<0.05).结论 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 10d、C反应蛋白、血沉加快、使用皮质激素可增加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应予重视.

作者:罗泽民;樊映红;刘德松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12 年 39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15 | 下载:0
作者:
罗泽民;樊映红;刘德松
来源: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年 39卷 6期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89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189例川崎病患儿中合并冠状动脉损害44例(23.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d、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使用皮质激素、心电图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40 mg/L、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x2=3.89~12.688,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使用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与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独立相关(P<0.05).结论 起病后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时间>10d、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高、血清白蛋白及血钠降低是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 10d、C反应蛋白、血沉加快、使用皮质激素可增加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应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