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8 | 下载0

目的 探讨初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研究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赣州市506名初中生,使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9.0和Amosl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在心理虐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76,P<0.05),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父亲依恋(t=1.390,P<0.05)和学校归属感(t=1.052,P<0.01)变量中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父亲依恋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6,P<0.01).心理虐待和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呈正相关.依恋、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学校归属感、依恋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所假设模型成立.

作者:胡雯;甘小荣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17 年 44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8 | 下载:0
作者:
胡雯;甘小荣
来源: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年 44卷 9期
标签:
心理虐待 忽视 学校归属感 同伴依恋 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 Neglect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Peer attachment
目的 探讨初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研究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赣州市506名初中生,使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9.0和Amosl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在心理虐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76,P<0.05),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父亲依恋(t=1.390,P<0.05)和学校归属感(t=1.052,P<0.01)变量中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父亲依恋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6,P<0.01).心理虐待和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呈正相关.依恋、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学校归属感、依恋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所假设模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