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 | 下载0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艾滋病死亡趋势,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6-2020年中国25~64岁城乡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d-period-cohort,APC)和内在估计法(in-trinsic estimator,IE)估计艾滋病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2006-2020年,我国城乡艾滋病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效应方面,城市40~44岁居民死亡风险比25~29岁的增加了 3.5倍,农村35~39岁居民死亡风险比25~29岁的增加了 3.2倍.时期效应方面,城市和农村总死亡风险系数分别增加了 3.6倍和1.2倍.出生队列效应方面,城市1954-1958年出生的居民艾滋病死亡风险相较于1974-1978年出生的增加了 2.1倍,农村1949-1953年出生的死亡风险比1974-1978年出生的增加了 2.3倍.结论 城乡艾滋病死亡率近年有所下降,农村艾滋病死亡率逐渐高于城市;中老年群体艾滋病死亡风险较高;死亡风险随年份整体上升;出生年代越晚死亡风险降低.

作者:蒲星月;钟志刚;朱立燕;马原;熊颖;李家伟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2023 年 50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 | 下载:0
作者:
蒲星月;钟志刚;朱立燕;马原;熊颖;李家伟
来源:
现代预防医学 2023 年 50卷 2期
标签:
艾滋病 死亡率 APC模型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艾滋病死亡趋势,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6-2020年中国25~64岁城乡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d-period-cohort,APC)和内在估计法(in-trinsic estimator,IE)估计艾滋病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 2006-2020年,我国城乡艾滋病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效应方面,城市40~44岁居民死亡风险比25~29岁的增加了 3.5倍,农村35~39岁居民死亡风险比25~29岁的增加了 3.2倍.时期效应方面,城市和农村总死亡风险系数分别增加了 3.6倍和1.2倍.出生队列效应方面,城市1954-1958年出生的居民艾滋病死亡风险相较于1974-1978年出生的增加了 2.1倍,农村1949-1953年出生的死亡风险比1974-1978年出生的增加了 2.3倍.结论 城乡艾滋病死亡率近年有所下降,农村艾滋病死亡率逐渐高于城市;中老年群体艾滋病死亡风险较高;死亡风险随年份整体上升;出生年代越晚死亡风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