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6 | 下载21

目的:探索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氧代谢变化规律,从而为围手术期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用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及惠普M1205A监护仪分析围手术期氧代谢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2 h内氧供(DO2)与氧耗(VO2)始终表现为直线相关关系,P<0.05.术后4 h VO2最高,同时氧摄取率(ERO2)明显增加,而DO2并未显著增加.术后8~12 h心排出量指数(CI)降至最低,为围手术期72 h最低谷,此时段动脉血乳酸(LAC)表现为反弹性增高.术后12 h内,尽管CI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氧代谢指标已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LAC升高,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增加,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降低.结论:氧代谢变化早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72 h均表现为病理性氧供依赖状态,易发生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术后4 h为偿还氧债高峰期,机体开始表现出氧耗增加与氧供相对不足的矛盾.术后8~12 h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最危险时段,需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纠正氧代谢失衡,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辉;罗毅;欧阳川;苏俊武;刘虎;李磊;侯嘉

来源: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5 年 24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6 | 下载:21
作者:
张辉;罗毅;欧阳川;苏俊武;刘虎;李磊;侯嘉
来源: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5 年 24卷 3期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氧耗量 手术期间
目的:探索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氧代谢变化规律,从而为围手术期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用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及惠普M1205A监护仪分析围手术期氧代谢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2 h内氧供(DO2)与氧耗(VO2)始终表现为直线相关关系,P<0.05.术后4 h VO2最高,同时氧摄取率(ERO2)明显增加,而DO2并未显著增加.术后8~12 h心排出量指数(CI)降至最低,为围手术期72 h最低谷,此时段动脉血乳酸(LAC)表现为反弹性增高.术后12 h内,尽管CI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氧代谢指标已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LAC升高,动静脉氧含量差(Ca-vO2)增加,混合静脉氧饱和度(SvO2)降低.结论:氧代谢变化早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72 h均表现为病理性氧供依赖状态,易发生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术后4 h为偿还氧债高峰期,机体开始表现出氧耗增加与氧供相对不足的矛盾.术后8~12 h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最危险时段,需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以纠正氧代谢失衡,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