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 | 下载23

目的:探讨"Hybrid技术"在治疗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该术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8例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PD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25~56岁,平均(32.8±4.5)岁.8例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在全麻下经胸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后3~6个月二期在全麻低温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片检查,测量心胸比、LVEDD、LVEF、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术前心胸比为(0.75±0.04),一期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心胸比缩小为(0.69±0.16),二期瓣膜置换术后心胸比缩小为(0.61±0.48).术前LVEDD为(66.83±8.82)mm,一期封堵术后缩小为(59.64±8.61)mm,二期瓣膜术后缩小为(54.69±6.73)mm.术前LVEF为(53.59±4.13)%,一期封堵术后为(55.86±3.97)%,二期瓣膜术后为(54.73±4.06)%.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68.94±11.25)mmHg,一期封堵术后降为(59.43±9.68)mmHg,二期瓣膜术后降为(50.74±8.36)mmH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结束,8例患者无死亡,无急性心力衰竭及低心排,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导管再通,无溶

作者:赵鹏英;刘瑞生;程殿威;宋兵

来源: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39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 | 下载:23
作者:
赵鹏英;刘瑞生;程殿威;宋兵
来源: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39卷 12期
标签:
瓣膜病 粗大动脉导管未闭 杂交技术
目的:探讨"Hybrid技术"在治疗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该术式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住院的8例成人瓣膜病合并粗大PD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25~56岁,平均(32.8±4.5)岁.8例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在全麻下经胸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术后3~6个月二期在全麻低温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X线片检查,测量心胸比、LVEDD、LVEF、肺动脉收缩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术前心胸比为(0.75±0.04),一期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心胸比缩小为(0.69±0.16),二期瓣膜置换术后心胸比缩小为(0.61±0.48).术前LVEDD为(66.83±8.82)mm,一期封堵术后缩小为(59.64±8.61)mm,二期瓣膜术后缩小为(54.69±6.73)mm.术前LVEF为(53.59±4.13)%,一期封堵术后为(55.86±3.97)%,二期瓣膜术后为(54.73±4.06)%.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68.94±11.25)mmHg,一期封堵术后降为(59.43±9.68)mmHg,二期瓣膜术后降为(50.74±8.36)mmHg.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结束,8例患者无死亡,无急性心力衰竭及低心排,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导管再通,无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