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8 | 下载104

目的 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 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 (12/29),与切脾组的44% (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 (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

作者:林海;邹德平;陈修涛;苏力担卡扎·仇曼;何铁英;韩玮;温浩;陈启龙

来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年 1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8 | 下载:104
作者:
林海;邹德平;陈修涛;苏力担卡扎·仇曼;何铁英;韩玮;温浩;陈启龙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 年 11卷 6期
标签:
胰腺疾病 胰体尾切除术 胰瘘 脾脏
目的 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 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 (12/29),与切脾组的44% (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 (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