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7 | 下载46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前、后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8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以入院治疗前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 MR)图像数据作为治疗前组,入院治疗一定时间后复查头颅MR所得数据作为治疗后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灶范围大小及信号高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大部患者(男性87.5%,女性83.3%)原发病灶趋于稳定,少数患者病灶(男性12.5%,女性16.7%)扩大趋势。通过MR检查,发现急性期发病并及时诊断及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MR对腔隙性梗死诊断有很强的敏感性,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周边缺血半暗带也有很清晰的显示,急性期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及是否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朱向会;李群武;阮守宇;黄青;李玲;欧波;冉海玲

来源:西南国防医药 2014 年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7 | 下载:46
作者:
朱向会;李群武;阮守宇;黄青;李玲;欧波;冉海玲
来源:
西南国防医药 2014 年 5期
标签:
基底节区 腔隙性 脑梗死 MR 特点 basal ganglia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haracteristics
目的:研究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前、后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8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以入院治疗前患者的头颅核磁共振( MR)图像数据作为治疗前组,入院治疗一定时间后复查头颅MR所得数据作为治疗后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病灶范围大小及信号高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大部患者(男性87.5%,女性83.3%)原发病灶趋于稳定,少数患者病灶(男性12.5%,女性16.7%)扩大趋势。通过MR检查,发现急性期发病并及时诊断及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MR对腔隙性梗死诊断有很强的敏感性,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周边缺血半暗带也有很清晰的显示,急性期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及是否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