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7 | 下载95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循环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诊断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分析其波形分化情况以及Ⅲ-Ⅴ/Ⅰ-Ⅲ的比值,并且与30例同龄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6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有48例异常(占70.58%),30例对照组有6例异常(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差异主要表现为V波分化差或消失、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及Ⅴ波的波峰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另外,后循环缺血患者的Ⅲ-Ⅴ/Ⅰ-Ⅲ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较好地反映后循环的缺血状态,其中Ⅴ波波形分化不良可能是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波娜;唐维国;何松彬

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 年 16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7 | 下载:95
作者:
王波娜;唐维国;何松彬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 年 16卷 1期
标签: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后循环缺血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循环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诊断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分析其波形分化情况以及Ⅲ-Ⅴ/Ⅰ-Ⅲ的比值,并且与30例同龄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6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有48例异常(占70.58%),30例对照组有6例异常(占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差异主要表现为V波分化差或消失、Ⅲ-Ⅴ波峰间潜伏期及Ⅴ波的波峰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另外,后循环缺血患者的Ⅲ-Ⅴ/Ⅰ-Ⅲ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较好地反映后循环的缺血状态,其中Ⅴ波波形分化不良可能是诊断后循环缺血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