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7 | 下载68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切除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管黏膜层标本,共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1.2岁.短段型5例,普通型18例,长段型6例,全结肠型1例.根据术前有无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将患儿分为巨结肠肠炎组(n=12)和非肠炎组(n=18).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hymase)染色.结果 巨结肠肠炎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肥大细胞在黏膜,黏膜下及扩张的血管周围聚集,脱颗粒现象明显.非肠炎组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在黏膜下,黏膜明显减少,脱颗粒现象轻微.结论 肥大细胞在肠炎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采用肥大细胞抑制剂是一种新的临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途径.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周莹;余世耀;吴燕;严文波;孙莲萍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 年 29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7 | 下载:68
作者:
沈涤华;施诚仁;周莹;余世耀;吴燕;严文波;孙莲萍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8 年 29卷 2期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小肠结肠炎 肥大细胞 Hirschsprung's disease Enterocolitis Mast cell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切除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管黏膜层标本,共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个月~7岁,平均1.2岁.短段型5例,普通型18例,长段型6例,全结肠型1例.根据术前有无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将患儿分为巨结肠肠炎组(n=12)和非肠炎组(n=18).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hymase)染色.结果 巨结肠肠炎组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肥大细胞在黏膜,黏膜下及扩张的血管周围聚集,脱颗粒现象明显.非肠炎组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在黏膜下,黏膜明显减少,脱颗粒现象轻微.结论 肥大细胞在肠炎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采用肥大细胞抑制剂是一种新的临床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