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208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289例单纯膜周室间隔缺损患儿在我中心接受改良切口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操作采用长约1~2 cm的微创切口,无需损伤胸骨,完全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1、3、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289例患儿中,277例(95.8%)成功完成微创封堵;12例封堵失败,改行常规外科修补术.277例患儿均经改良微创切口入路,切口长度1~2cm,平均(1.53±0.46)cm.均未损伤胸骨,亦未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均未出现心包积液.膜周室缺直径平均(5.30±2.88)mm.封堵器大小4~12mm,平均(6.70±3.10)mm,包括对称封堵器191例,偏心封堵器86例.12例(4.3%)患儿术中存在少量残余分流.9例(3.2%)术后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儿于术后4d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治疗5d后好转.所有患儿平均住院时间(3.2±0.8)d,随访期间,没有主动脉瓣反流、恶性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仍有4例(1.4%)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 改良切口经胸壁微创封堵术,不损伤胸骨,可以有效治疗膜周室间隔缺损.但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作者:刘垚;欧阳文斌;逄坤静;潘湘斌;王首正;李守军;胡盛寿

来源: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6 年 3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208
作者:
刘垚;欧阳文斌;逄坤静;潘湘斌;王首正;李守军;胡盛寿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6 年 37卷 2期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外科手术 Heart septal defects,ventricular Echocardiography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289例单纯膜周室间隔缺损患儿在我中心接受改良切口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操作采用长约1~2 cm的微创切口,无需损伤胸骨,完全食道超声引导下完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1、3、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289例患儿中,277例(95.8%)成功完成微创封堵;12例封堵失败,改行常规外科修补术.277例患儿均经改良微创切口入路,切口长度1~2cm,平均(1.53±0.46)cm.均未损伤胸骨,亦未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均未出现心包积液.膜周室缺直径平均(5.30±2.88)mm.封堵器大小4~12mm,平均(6.70±3.10)mm,包括对称封堵器191例,偏心封堵器86例.12例(4.3%)患儿术中存在少量残余分流.9例(3.2%)术后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儿于术后4d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激素治疗5d后好转.所有患儿平均住院时间(3.2±0.8)d,随访期间,没有主动脉瓣反流、恶性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仍有4例(1.4%)存在少量残余分流.结论 改良切口经胸壁微创封堵术,不损伤胸骨,可以有效治疗膜周室间隔缺损.但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