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24 | 下载161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273例急、慢性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73例中男150例,女123例,平均年龄58.2(18~96)岁。血小板计数(9~99)×109/L,平均(68.1±23.0)×109/L。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感染相关的病因分布:消化系统占40.3%(110例),呼吸系统33.7%(92例),泌尿系统6.6%(18例),神经系统2.9%(8例),皮肤2.6%(7例),五官1.8%(5例),心血管系统1.5%(4例),其他系统3.7%(10例),多系统7.0%(19例)。有明确病原学证据的感染196例(71.8%),包括病毒占28.2%(77例),细菌28.2%(77例),真菌15.4%(42例);未能明确病原体的感染28.2%(77例)。疾病伴随症状和辅助检查:发热27.1%(74例),血培养阳性8.4%(23例),痰培养阳性25.3%(69例),中性粒细胞增多24.5%(67)。细菌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较病毒感染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与真菌、病毒与真菌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最低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以病毒、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真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相比,细菌感染引起血小板降低更明显。

作者:高延民;刘红云;张驰;许稷豪;吴珉;李贤浩;马丽萍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2014 年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24 | 下载:161
作者:
高延民;刘红云;张驰;许稷豪;吴珉;李贤浩;马丽萍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2014 年 4期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感染 病因 回顾性研究 Thrombosytopenia Infection Causative factor Retrospective studies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273例急、慢性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273例中男150例,女123例,平均年龄58.2(18~96)岁。血小板计数(9~99)×109/L,平均(68.1±23.0)×109/L。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感染相关的病因分布:消化系统占40.3%(110例),呼吸系统33.7%(92例),泌尿系统6.6%(18例),神经系统2.9%(8例),皮肤2.6%(7例),五官1.8%(5例),心血管系统1.5%(4例),其他系统3.7%(10例),多系统7.0%(19例)。有明确病原学证据的感染196例(71.8%),包括病毒占28.2%(77例),细菌28.2%(77例),真菌15.4%(42例);未能明确病原体的感染28.2%(77例)。疾病伴随症状和辅助检查:发热27.1%(74例),血培养阳性8.4%(23例),痰培养阳性25.3%(69例),中性粒细胞增多24.5%(67)。细菌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最低值较病毒感染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与真菌、病毒与真菌感染引起血小板减少最低值无显著差异。结论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以病毒、细菌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真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相比,细菌感染引起血小板降低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