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158

目的 观察血栓前状态(PTS)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112例PTS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征程度,将其分A组(轻中度,81例)和B组(重度,31例);另将同期93例孕检健康孕妇纳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分子标志物、妊娠结局.结果 三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前体蛋白(TpP)、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D二聚体(D-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TS孕妇胎心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羊水Ⅱ~Ⅲ度混浊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 妊娠期PTS孕妇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分子标志物的监测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和预防,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冯洁;段山红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2018 年 24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0 | 下载:158
作者:
冯洁;段山红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2018 年 24卷 6期
标签:
妊娠期 血栓前状态 凝血功能
目的 观察血栓前状态(PTS)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112例PTS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征程度,将其分A组(轻中度,81例)和B组(重度,31例);另将同期93例孕检健康孕妇纳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的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分子标志物、妊娠结局.结果 三组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前体蛋白(TpP)、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D二聚体(D-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PTS孕妇胎心异常、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羊水Ⅱ~Ⅲ度混浊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5).结论 妊娠期PTS孕妇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分子标志物的监测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和预防,从而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