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9 | 下载10

目的:探讨用不同次序呼气和吸气对不同年龄受检者肺活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 方法:采用先吸气后呼气和先呼气后吸气两种不同次序的检测肺活量 (VC) 方法 , 对通气功能正常的两个不同年龄组 - - A组 (50岁以下 ) 和 B组 (50岁以上 ) 各 30名进行观察 . 结果:A组采用这两种不同检测次序测得的肺活量 (VC)、深吸气量 (IC)、补呼气量 (ERV)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B组采用这两种不同检测次序测得的 VC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测得的 IC、 ERV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B组采用先吸气后呼气次序较先呼气后吸气次序测得的肺活量低 (P<0.05), 而相应产生的 IC则先吸气后呼气次序较先呼气后吸气次序高 (P<0.01), ERV则先呼气后吸气次序较先吸气后呼气次序高 (P<0.01). 结论:检测年龄 50岁以下受检者的肺活量时 , 无论采用哪种次序 , 其肺活量值、深吸气量值、补呼气量值均一致 . 而年龄超过 50岁以上者吸气肺活量较呼气肺活量高 , 其相应产生的补呼气量亦较高 . 与其年龄偏大引起的气体滞留、呼吸肌松弛、腹壁肌肉松弛、腹部脂肪积聚以及小气道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 所以对其采用先呼气后吸气次序测定肺活量 , 可以得出较高的肺活量值和补呼气量值 , 对受检者的肺功能评价和肺气肿诊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作者:严英硕;谢灿茂;周燕斌;唐可京

来源:新医学 2001 年 32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9 | 下载:10
作者:
严英硕;谢灿茂;周燕斌;唐可京
来源:
新医学 2001 年 32卷 10期
标签:
呼气肺活量 吸气肺活量 深吸气量 补呼气量 年龄
目的:探讨用不同次序呼气和吸气对不同年龄受检者肺活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 方法:采用先吸气后呼气和先呼气后吸气两种不同次序的检测肺活量 (VC) 方法 , 对通气功能正常的两个不同年龄组 - - A组 (50岁以下 ) 和 B组 (50岁以上 ) 各 30名进行观察 . 结果:A组采用这两种不同检测次序测得的肺活量 (VC)、深吸气量 (IC)、补呼气量 (ERV)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B组采用这两种不同检测次序测得的 VC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测得的 IC、 ERV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B组采用先吸气后呼气次序较先呼气后吸气次序测得的肺活量低 (P<0.05), 而相应产生的 IC则先吸气后呼气次序较先呼气后吸气次序高 (P<0.01), ERV则先呼气后吸气次序较先吸气后呼气次序高 (P<0.01). 结论:检测年龄 50岁以下受检者的肺活量时 , 无论采用哪种次序 , 其肺活量值、深吸气量值、补呼气量值均一致 . 而年龄超过 50岁以上者吸气肺活量较呼气肺活量高 , 其相应产生的补呼气量亦较高 . 与其年龄偏大引起的气体滞留、呼吸肌松弛、腹壁肌肉松弛、腹部脂肪积聚以及小气道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 所以对其采用先呼气后吸气次序测定肺活量 , 可以得出较高的肺活量值和补呼气量值 , 对受检者的肺功能评价和肺气肿诊断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