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3 | 下载61

目的 评价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刺激淋巴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IL-6的差异.方法 培养2种类型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革兰染色后观察细菌形态,用质谱分析鉴定菌型,将所获的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别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分别设为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再设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为对照组,即PBS+淋巴细胞组.采用流式法分析观察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于6、24、48 h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培养所得的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形态完好;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及PBS+淋巴细胞组的上清液中几乎检测不到IL-6,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可见大量IL-6分泌(P<0.05);相对于PBS+淋巴细胞组,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均可分泌TNF-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刺激了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IL-6,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无此特点;基于IL-6具有促进该类细菌增殖的特性,这可能是临床上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难愈性的一个潜在机制.

作者:宋立;刘鹏;宋明强;薄金双;张荣明

来源:新医学 2020 年 51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3 | 下载:61
作者:
宋立;刘鹏;宋明强;薄金双;张荣明
来源:
新医学 2020 年 51卷 10期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难愈性感染
目的 评价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刺激淋巴细胞分泌相关细胞因子IL-6的差异.方法 培养2种类型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革兰染色后观察细菌形态,用质谱分析鉴定菌型,将所获的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分别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分别设为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再设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为对照组,即PBS+淋巴细胞组.采用流式法分析观察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于6、24、48 h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培养所得的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形态完好;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及PBS+淋巴细胞组的上清液中几乎检测不到IL-6,而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可见大量IL-6分泌(P<0.05);相对于PBS+淋巴细胞组,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淋巴细胞组均可分泌TNF-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刺激了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的炎性因子IL-6,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无此特点;基于IL-6具有促进该类细菌增殖的特性,这可能是临床上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难愈性的一个潜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