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7 | 下载54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 5例,分别在AVB后10 min~46 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 h~10 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 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 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

作者:李寰;张玉顺;刘建平;刘兵;王海昌;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王垒;马东江;王晓燕

来源:心脏杂志 2005 年 1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7 | 下载:54
作者:
李寰;张玉顺;刘建平;刘兵;王海昌;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王垒;马东江;王晓燕
来源:
心脏杂志 2005 年 17卷 2期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选择我科年龄小于12岁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发生高度AVB的患儿,共计9(男4,女5)例,连续观察所有患儿封堵术前以及发生高度AVB后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①术中发生高度AVB 5例,分别在AVB后10 min~46 h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其中3例为持续Ⅲ度AVB,经处理后2例转为持续Ⅱ度Ⅱ型,1例仍为持续Ⅲ度AVB;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Ⅲ度AVB各1例.②4例在术后12 h~10 d出现AVB,3例在AVB后1~12 d恢复;1例未恢复,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3例为间歇性高度或Ⅲ度AVB,1例为持续性Ⅲ度AVB.③术后AVB恢复的3例,在高度AVB时,ECG均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AVB后3~5 d,ECG电轴左偏进一步加重,以后电轴左偏逐渐减轻,左前分支阻滞逐渐消失,至恢复时ECG仅遗留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小儿膜周部VSD介入治疗有发生高度AVB的危险.对于高危患者,应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