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9 | 下载50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 1000 g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经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的眼位、注视功能及屈光状态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 g、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的32例(64眼)患儿,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检查其注视功能、眼位,并散瞳验光.按治疗前眼底有无纤维增殖进行分组,观察两组屈光性弱视发生风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32例64眼中近视眼者29眼(45.3%),近视度数为-0.75~-4.00(-2.03 ±0.71)DS;远视眼32眼(50.0%),远视度数为+1.00~+4.00(+ 1.78 ±0.76)DS;存在或合并散光者28眼(43.8%),散光度数为1.00~6.00(2.39±1.13)DC.所有患儿均为正位眼且中心注视,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75.0% (12/16);无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25.0% (4/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出生体质量<1000 g早产儿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术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表现出中心注视及正位眼,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发生屈光性弱视的风险大于无纤维增殖组.

作者:王建勋;项道满;胡兰香;陈锋;龙静姬;宋生芳

来源:眼科新进展 2015 年 35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9 | 下载:50
作者:
王建勋;项道满;胡兰香;陈锋;龙静姬;宋生芳
来源:
眼科新进展 2015 年 35卷 7期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不正 超未成熟儿 婴幼儿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efractive errors extx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rug
目的 研究出生体质量< 1000 g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经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的眼位、注视功能及屈光状态情况.方法 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出生体质量<1000 g、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的32例(64眼)患儿,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检查其注视功能、眼位,并散瞳验光.按治疗前眼底有无纤维增殖进行分组,观察两组屈光性弱视发生风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32例64眼中近视眼者29眼(45.3%),近视度数为-0.75~-4.00(-2.03 ±0.71)DS;远视眼32眼(50.0%),远视度数为+1.00~+4.00(+ 1.78 ±0.76)DS;存在或合并散光者28眼(43.8%),散光度数为1.00~6.00(2.39±1.13)DC.所有患儿均为正位眼且中心注视,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75.0% (12/16);无纤维增殖组中,有屈光性弱视风险的比例为25.0% (4/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出生体质量<1000 g早产儿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玻璃体内注射术后矫正胎龄6个月大时,表现出中心注视及正位眼,无注视抑制.治疗前眼底纤维增殖组发生屈光性弱视的风险大于无纤维增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