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6 | 下载68

背景 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黄酸作为一种近视相关性因子调控实验性近视的发生发展,但转运维生素A类物质的蛋白是否参与实验性近视的形成和近视中视黄酸的转运系统目前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豚鼠离焦型近视眼视网膜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表达变化,探讨IRBP表达对实验性近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4周龄的花色豚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10只,离焦Ⅰ组和离焦Ⅱ组各20只.离焦Ⅰ组和离焦Ⅱ组豚鼠左眼作为自身对照眼,右眼戴-10.00D凹透镜,分别戴镜14 d、28 d后摘去镜片,测量双眼实验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IRBP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视网膜中IR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右眼戴镜14 d、28 d后与左眼相比,离焦Ⅰ组和Ⅱ组豚鼠分别形成了(-5.53±1.93)D和(-8.69±2.46)D的相对近视,眼轴分别延长(0.31±0.15)mm和(0.41±0.13)mm,Ⅰ组和Ⅱ组豚鼠离焦眼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前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F组别=1.90,P=0.04;F眼别=2.08,P<0.05;F造模前后=2.43,P<0.05.眼轴长度:F组别=2.04,P<0.05;F眼别=4.15,P<0.05;F造模前后=6.40,P<0.05),离焦Ⅱ组屈光度的绝对值增加较离焦Ⅰ组

作者:林惠玉;李兵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 年 29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6 | 下载:68
作者:
林惠玉;李兵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1 年 29卷 8期
标签:
近视眼 离焦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视黄酸 Myopia Defocus 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binding protein Retinoic acid
背景 目前近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黄酸作为一种近视相关性因子调控实验性近视的发生发展,但转运维生素A类物质的蛋白是否参与实验性近视的形成和近视中视黄酸的转运系统目前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豚鼠离焦型近视眼视网膜中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表达变化,探讨IRBP表达对实验性近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4周龄的花色豚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10只,离焦Ⅰ组和离焦Ⅱ组各20只.离焦Ⅰ组和离焦Ⅱ组豚鼠左眼作为自身对照眼,右眼戴-10.00D凹透镜,分别戴镜14 d、28 d后摘去镜片,测量双眼实验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视网膜中IRBP蛋白的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视网膜中IR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右眼戴镜14 d、28 d后与左眼相比,离焦Ⅰ组和Ⅱ组豚鼠分别形成了(-5.53±1.93)D和(-8.69±2.46)D的相对近视,眼轴分别延长(0.31±0.15)mm和(0.41±0.13)mm,Ⅰ组和Ⅱ组豚鼠离焦眼屈光度、眼轴长度的前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F组别=1.90,P=0.04;F眼别=2.08,P<0.05;F造模前后=2.43,P<0.05.眼轴长度:F组别=2.04,P<0.05;F眼别=4.15,P<0.05;F造模前后=6.40,P<0.05),离焦Ⅱ组屈光度的绝对值增加较离焦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