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 ~0.3者为轻度损害,<0.05 ~0.1者为中度损害,<0.02 ~ 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 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 结果 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 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 结论 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 G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

作者:田博;周和政;郑山根;张绍阳;张文强;陈云辉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2 年 30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田博;周和政;郑山根;张绍阳;张文强;陈云辉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2 年 30卷 10期
标签:
遗传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突变 家系调查 二次打击 Inheritance 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 Pedigree investigation Second hit
背景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由线粒体DNA(mtDNA)遗传的可致盲眼病,了解DNA突变位点对该疾病发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一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mtDNA突变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江西省鹰潭市一个LHON家系中72名母系成员进行系谱分析和突变基因筛选,对其中的11例患者、13例突变基因携带者和49名正常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按照视力损害的程度分级,视力>0.3者为正常,0.1 ~0.3者为轻度损害,<0.05 ~0.1者为中度损害,<0.02 ~ 0.05者为重度损害,<0.01者为极重度损害,分析该家系的临床特征.收集受检者周围静脉血2~4 ml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用改进高盐法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对突变基因位点进行DNA测序. 结果 突变基因的PCR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72名受检的家系成员中,有24例同时具有G11778A和T14502C两个突变位点,包括11例LHON患者,其余13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至今尚未发病,故该家系的LHON外显率不足50%,而其他家系成员未检测到G11778A和T14502C突变位点.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8~ 50岁,平均为24.36岁,显著低于13例基因携带者年龄5~72岁,平均40.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2,P=0.049). 结论 该家系成员的线粒体DNA G11778A和T14502C突变是LHON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