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8 | 下载136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和系列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21例25眼,其中男18例,占85.71%,女3例,占14.29%;单眼患者17例,双眼患者4例;年龄34 ~ 56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60%剂量维替泊芬(3.6 mg/m2) PDT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FFA及ICGA表现的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眼BCVA为0.9±0.2,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6.56±39.47) μ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6.24±47.5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7,P=0.00).治疗后患眼荧光素渗漏均消失.随访5年以上,均无复发,未见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6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好于

作者:董道权;董应丽;王志立;李舒茵;崔龙江;牛超;陈晓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年 33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8 | 下载:136
作者:
董道权;董应丽;王志立;李舒茵;崔龙江;牛超;陈晓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5 年 33卷 10期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 光动力疗法 维替泊芬/剂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视力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therapy Photochemotherapy Verteporfin/dosage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docyanine green Tomography,optical coherence Visual acuity
背景 近年来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光动力疗法(PDT)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有关其治疗的用药剂量、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 观察60%剂量维替泊芬PDT对慢性CSC治疗作用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和系列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慢性CSC患者21例25眼,其中男18例,占85.71%,女3例,占14.29%;单眼患者17例,双眼患者4例;年龄34 ~ 56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均行60%剂量维替泊芬(3.6 mg/m2) PDT治疗,于治疗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FFA及ICGA表现的比较.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结果 治疗后3个月患眼BCVA为0.9±0.2,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0).治疗后3个月患眼黄斑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为(326.56±39.47) μ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86.24±47.53)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7,P=0.00).治疗后患眼荧光素渗漏均消失.随访5年以上,均无复发,未见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60%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慢性CSC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