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8 | 下载334

目的 评价患者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角膜神经的改变.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8例,其中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1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例,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翼状胬肉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眼前节结构.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患者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并计算3种细胞以及角膜神经总干和分支的数量和密度. 结果 3个感染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眼前节均无明显改变.病毒性角膜炎组、细菌性角膜炎组和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的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 834(1 584,2 107)、1 905(1 651,2 332)和1 859(1 477,1 995)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479(3 080,3 910)个/mm2,而病毒性角膜炎组和细菌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树突状细胞密度分别为175(139,214)个/mm2和156(118,190)个/mm2,均大于对照组的69(57,76)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107(945,1 270)个/mm2,小于细菌性角膜炎组的1 905(1 651,2 332)个/mm2和真菌

作者:刘馨甜;张红;金鑫;石妍;姜雪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年 37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8 | 下载:334
作者:
刘馨甜;张红;金鑫;石妍;姜雪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年 37卷 6期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角膜上皮细胞 树突状细胞 角膜神经密度 角膜内皮细胞 Infectious keratitis 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Dendritic cells Corneal nerve density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目的 评价患者单眼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时,其对侧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角膜神经的改变.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眼科医院就诊的单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8例,其中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1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7例,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翼状胬肉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眼前节结构.使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患者未感染眼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形态,并计算3种细胞以及角膜神经总干和分支的数量和密度. 结果 3个感染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眼前节均无明显改变.病毒性角膜炎组、细菌性角膜炎组和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对侧未感染眼的角膜上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 834(1 584,2 107)、1 905(1 651,2 332)和1 859(1 477,1 995)个/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479(3 080,3 910)个/mm2,而病毒性角膜炎组和细菌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树突状细胞密度分别为175(139,214)个/mm2和156(118,190)个/mm2,均大于对照组的69(57,76)个/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角膜炎组未感染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107(945,1 270)个/mm2,小于细菌性角膜炎组的1 905(1 651,2 332)个/mm2和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