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33 | 下载406

目的 评估非内界膜剥除及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3月至2018月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屈光度≥-8.0 DS或眼轴长度≥26.5 mm,MF伴或不伴有中心凹视网膜脱离(FD)、黄斑前膜(ERM)及板层裂孔(LMH)患者23例25眼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非内界膜剥除组11例11眼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12例14眼.2个组年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均在曲安奈德(TA)染色辅助下剥除玻璃体后皮质.分别比较2个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CVA、MF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内界膜剥离组与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患者术眼术后BCVA (LogMAR)分别为0.47±0.30和0.4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2).22眼MF缓解和视网膜复位.无内界膜剥离组10例10眼达到解剖复位的时长为2.5(1.8,9.3)个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中12例12眼为1.0(1.0,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5.00,P=0.09).非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9%;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1眼,占7%.结论 MF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均能缓解,术

作者:陈秀菊;罗向东;孙摇遥;黎晓新;张淳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年 38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33 | 下载:406
作者:
陈秀菊;罗向东;孙摇遥;黎晓新;张淳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年 38卷 1期
标签:
病理性近视/手术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 治疗效果 Myopia,pathologic/surgery Foveoschisis Vitrectomy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Outcome
目的 评估非内界膜剥除及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3月至2018月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屈光度≥-8.0 DS或眼轴长度≥26.5 mm,MF伴或不伴有中心凹视网膜脱离(FD)、黄斑前膜(ERM)及板层裂孔(LMH)患者23例25眼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非内界膜剥除组11例11眼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12例14眼.2个组年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均在曲安奈德(TA)染色辅助下剥除玻璃体后皮质.分别比较2个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CVA、MF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内界膜剥离组与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患者术眼术后BCVA (LogMAR)分别为0.47±0.30和0.4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2).22眼MF缓解和视网膜复位.无内界膜剥离组10例10眼达到解剖复位的时长为2.5(1.8,9.3)个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中12例12眼为1.0(1.0,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5.00,P=0.09).非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9%;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1眼,占7%.结论 MF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均能缓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