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4 | 下载155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χ2=5.081, P <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 =5.667,5.850, P <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683, P >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 =8.326, P <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767,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7.481、10.403, P <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8、0.159、0.348, P >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作者:田宇;王佳君;李宝云;宛丰

来源:疑难病杂志 2015 年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4 | 下载:155
作者:
田宇;王佳君;李宝云;宛丰
来源:
疑难病杂志 2015 年 1期
标签: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脑梗死,急性 临床疗效 预后 Intra-arterial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Cerebral infarction,acute Clinical efficacy Prognosis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对照组)35例,机械取栓组(观察组)35例。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有效性、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7?.14%vs.80.0%,χ2=5.081, P <0.05)。观察组治疗后3 d及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 =5.667,5.850, P <0.05)。对照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683, P >0.05),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 =8.326, P <0.05);2组治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767,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7.481、10.403, P <0.01)。治疗后2组病变残余狭窄率、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8、0.159、0.348, P >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时间较早,且其远期临床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