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8 | 下载181

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并确诊为IF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IFD组(n=27),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谱特点;选择同期就诊并怀疑IFD但经相关检查排除的30例患者作为非IF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D危险因素.结果 27例确诊患者受累器官依次是肺16例(59.3%)、脑膜10例(37.0%)及血液3例(11.1%),其中2例患者发生多部位混合感染,常见为肺或脑膜真菌感染播散至血液.感染菌种多见的分别是新生隐球菌14例(51.9%)、曲霉菌7例(25.9%)、毛霉菌3例(11.1%),白色念珠菌2例(7.4%),混合感染1例(为肺曲霉菌合并毛霉菌感染).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4项:基础疾病(OR=0.774,P=0.000)、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OR=0.965,P=0.001)、有侵入性操作史(OR =7.352,P=0.005)和应用抗生素(OR=1.854,P=0.04).结论 侵袭性真菌病前3位病原体分别为隐球菌、曲霉菌及毛霉菌,肺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侵入性操作史和应用抗生素是IFD的高危因素.

作者:马明铭;李芳;杨慧;张莲英;阿选德

来源:疑难病杂志 2015 年 14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8 | 下载:181
作者:
马明铭;李芳;杨慧;张莲英;阿选德
来源:
疑难病杂志 2015 年 14卷 3期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病原体 危险因素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Pathogen Risk factors
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并确诊为IF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IFD组(n=27),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谱特点;选择同期就诊并怀疑IFD但经相关检查排除的30例患者作为非IFD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FD危险因素.结果 27例确诊患者受累器官依次是肺16例(59.3%)、脑膜10例(37.0%)及血液3例(11.1%),其中2例患者发生多部位混合感染,常见为肺或脑膜真菌感染播散至血液.感染菌种多见的分别是新生隐球菌14例(51.9%)、曲霉菌7例(25.9%)、毛霉菌3例(11.1%),白色念珠菌2例(7.4%),混合感染1例(为肺曲霉菌合并毛霉菌感染).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4项:基础疾病(OR=0.774,P=0.000)、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OR=0.965,P=0.001)、有侵入性操作史(OR =7.352,P=0.005)和应用抗生素(OR=1.854,P=0.04).结论 侵袭性真菌病前3位病原体分别为隐球菌、曲霉菌及毛霉菌,肺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侵入性操作史和应用抗生素是IFD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