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2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和屈光力的变化及影响二者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接受 LASIK 手术并有术后 6 个月随访记录、近视屈光度 (等效球镜) 为 (-6.50±2.75)D的52例患者(76眼),于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行Orbscan-Ⅱ裂隙光扫描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角膜后表面前凸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观察其变化.用多元逐级回归法分析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以及眼内压、切削量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1个月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38.81±17.87)μm,术后第2个月为 (35.61±13.60)μm, 术后第6个月为 (36.45±14.34)μm;3.0 mm直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均值术后第1个月为(-6.85±0.23)D,术后第2个月为(-6.83±0.28)D,术后第6个月为(-6.81±0.25)D;5.0 mm直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均值术后第1个月为(-6.34±0.24)D,术后第2个月为(-6.38±0.21)D,术后第6个月为(-6.39±0.25)D,上述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术后第1个月同术后第2个月、第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线性相关(r=0.6,P<0.01).多元逐级回归分析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有关系的变量为切削量(非标准系数B=0.405,P<

作者:季鹏;李镜海;毕宏生;周芳;王兴荣

来源:眼视光学杂志 2005 年 7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0 | 下载:24
作者:
季鹏;李镜海;毕宏生;周芳;王兴荣
来源:
眼视光学杂志 2005 年 7卷 4期
标签:
激光手术/方法 原位角膜磨镶术/方法 Orbscan-Ⅱ裂隙光扫描角膜地形图 角膜后表面 前凸 屈光,眼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 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和屈光力的变化及影响二者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接受 LASIK 手术并有术后 6 个月随访记录、近视屈光度 (等效球镜) 为 (-6.50±2.75)D的52例患者(76眼),于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行Orbscan-Ⅱ裂隙光扫描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角膜后表面前凸值、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观察其变化.用多元逐级回归法分析术前角膜最薄点厚度,以及眼内压、切削量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1个月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38.81±17.87)μm,术后第2个月为 (35.61±13.60)μm, 术后第6个月为 (36.45±14.34)μm;3.0 mm直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均值术后第1个月为(-6.85±0.23)D,术后第2个月为(-6.83±0.28)D,术后第6个月为(-6.81±0.25)D;5.0 mm直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均值术后第1个月为(-6.34±0.24)D,术后第2个月为(-6.38±0.21)D,术后第6个月为(-6.39±0.25)D,上述观察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术后第1个月同术后第2个月、第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线性相关(r=0.6,P<0.01).多元逐级回归分析与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有关系的变量为切削量(非标准系数B=0.4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