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74 | 下载204

目的 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0 mm和2.2 mm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水肿程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Ⅱ至Ⅲ级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5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3.0 mm组,共30眼,2.2 mm组,共28眼.术后2h,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前节OCT检查,观测角膜切口厚度以及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局部后弹力层脱离、切口失对合等4种切口形态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期切口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水肿在术后3个月才基本消退.术后2h2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局部后弹力层脱离以及切口失对合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0 mm组较2.2 mm组在内切口哆开发生率上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m组23%,2.2 mm组4%,x2=5.192,P<0.05);术后3个月2组的各种角膜切口形态均愈合.结论 对于Ⅱ至Ⅲ级核的白内障而言,微切口较传统小切口在角膜切口形态恢复时间上可能更短.

作者:常平骏;丁锡霞;赵云娥;廉恒丽

来源: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4 年 16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74 | 下载:204
作者:
常平骏;丁锡霞;赵云娥;廉恒丽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4 年 16卷 8期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微切口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角膜切口 Phacoemulsification Microincision Tomography,optical coherence Corneal incision
目的 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0 mm和2.2 mm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水肿程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Ⅱ至Ⅲ级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5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3.0 mm组,共30眼,2.2 mm组,共28眼.术后2h,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前节OCT检查,观测角膜切口厚度以及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局部后弹力层脱离、切口失对合等4种切口形态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期切口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水肿在术后3个月才基本消退.术后2h2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局部后弹力层脱离以及切口失对合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0 mm组较2.2 mm组在内切口哆开发生率上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m组23%,2.2 mm组4%,x2=5.192,P<0.05);术后3个月2组的各种角膜切口形态均愈合.结论 对于Ⅱ至Ⅲ级核的白内障而言,微切口较传统小切口在角膜切口形态恢复时间上可能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