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0 | 下载184

目的 通过客观法测量残余调节,明确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的麻痹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40例儿童,平均年龄(12.5±2.0)岁,右眼等效球镜度平均为(-2.52±1.05)D.采用1%环戊通对受检者点眼3次,每次间隔5 min.在点眼前及第3次点眼后25、50、75、100、125 min时,嘱其分别注视6 m和33 em处的视标,使用开放视野电脑验光仪WAM-5500测量调节反应,二者差值为残余调节.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各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在散瞳前后共6个时间点,受检者视远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0.27±0.79)D、(0.20±0.73)D、(0.14±0.61)D、(0.08±0.52)D、(0.11±0.40)D和(0.09±0.5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P<0.05).视近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1.15±0.98)D、(0.42±0.81)D、(0.34±0.80)D、(0.16±0.69)D、(0.31±0.61)D和(0.32±0.7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P<0.05).残余调节量分别为(0.88±0.73)D、(0.22±0.55)D、(0.20±0.56)D、(0.08±0.61)D、(0.19±0.48)D和(0.24±0.45)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P<0.05).结论 1%环戊通可有效麻痹8~15岁近视儿童的睫状肌,在75 min左右效果最强,3次点眼后25 min至2h内验光相对较为准确.

作者:郭继援;李仕明;李翯;刘洛如;李偲圆;康梦田;孙芸芸;贾琳;姬亚洲

来源: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5 年 17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0 | 下载:184
作者:
郭继援;李仕明;李翯;刘洛如;李偲圆;康梦田;孙芸芸;贾琳;姬亚洲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5 年 17卷 2期
标签:
睫状肌麻痹 环戊通 调节,眼 近视 Cycloplegia Cyclopentolate Accommodation,eye Myopia
目的 通过客观法测量残余调节,明确1%环戊通对近视儿童睫状肌的麻痹效果.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共纳入40例儿童,平均年龄(12.5±2.0)岁,右眼等效球镜度平均为(-2.52±1.05)D.采用1%环戊通对受检者点眼3次,每次间隔5 min.在点眼前及第3次点眼后25、50、75、100、125 min时,嘱其分别注视6 m和33 em处的视标,使用开放视野电脑验光仪WAM-5500测量调节反应,二者差值为残余调节.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各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在散瞳前后共6个时间点,受检者视远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0.27±0.79)D、(0.20±0.73)D、(0.14±0.61)D、(0.08±0.52)D、(0.11±0.40)D和(0.09±0.5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P<0.05).视近时的调节反应分别为(1.15±0.98)D、(0.42±0.81)D、(0.34±0.80)D、(0.16±0.69)D、(0.31±0.61)D和(0.32±0.76)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5,P<0.05).残余调节量分别为(0.88±0.73)D、(0.22±0.55)D、(0.20±0.56)D、(0.08±0.61)D、(0.19±0.48)D和(0.24±0.45)D,各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P<0.05).结论 1%环戊通可有效麻痹8~15岁近视儿童的睫状肌,在75 min左右效果最强,3次点眼后25 min至2h内验光相对较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