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2 | 下载267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房角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青光眼中心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37眼)。患者为青光眼急性期发作后经药物治疗3~14 d,术前眼压高于21 mmHg(1 mmHg=0.133 kPa);房角关闭范围>2个象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前房变浅,周边虹膜根部与小梁网贴附范围>2个象限;晶状体核混浊度≥Ⅲ级。所有患眼均行常规双切口小梁切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术中均未使用抗代谢药物,巩膜瓣常规可调节缝线密闭缝合。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程度及滤过泡形成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方差分析、配对 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时眼压为(18.8±1.7)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 t=16.562, P<0.001),15例患者形成滤过泡。术后1个月眼压为(15.5±1.8)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 t=20.529, P<0.001),仅有5例患者存在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半年,眼压为(14.9±2.4)mmHg,23例患者术后眼压<16 mmHg,1

作者:楚莹莹;杨潇远;朱海燕;李海军;董仰曾

来源: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 年 22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2 | 下载:267
作者:
楚莹莹;杨潇远;朱海燕;李海军;董仰曾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 年 22卷 1期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期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房角功能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chronic phase glaucoma and cataract combined surgery the function of anterior chamber angle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房角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青光眼中心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37眼)。患者为青光眼急性期发作后经药物治疗3~14 d,术前眼压高于21 mmHg(1 mmHg=0.133 kPa);房角关闭范围>2个象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前房变浅,周边虹膜根部与小梁网贴附范围>2个象限;晶状体核混浊度≥Ⅲ级。所有患眼均行常规双切口小梁切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术中均未使用抗代谢药物,巩膜瓣常规可调节缝线密闭缝合。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程度及滤过泡形成情况。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方差分析、配对 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7 d时眼压为(18.8±1.7)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 t=16.562, P<0.001),15例患者形成滤过泡。术后1个月眼压为(15.5±1.8)mmHg,较术前明显下降( t=20.529, P<0.001),仅有5例患者存在功能性滤过泡。术后半年,眼压为(14.9±2.4)mmHg,23例患者术后眼压<16 mmH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