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186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0例(3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1周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43.5±2.1)mmHg、(16.3±1.7)mmHg、(18.2±1.9)mmHg和(18.4±1.6)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5只眼(80.65%),非功能性滤过泡6只眼(19.35%).术后1个月1眼(3.23%)因血糖升高,虹膜出现新生血管并且眼压升高,再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并行滤过泡分离,眼压得以控制.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浅前房、前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

作者:任艳竹;黄明可;穆红梅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 年 4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5 | 下载:186
作者:
任艳竹;黄明可;穆红梅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 年 41卷 6期
标签: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注射,玻璃体内 抗VEGF药物 小梁切除术 Glaucoma neovascular Injection intravitreal Anti-VEGF Trabeculectomy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0例(3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1周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眼压分别为(43.5±2.1)mmHg、(16.3±1.7)mmHg、(18.2±1.9)mmHg和(18.4±1.6)mmHg(1 mmHg=0.133 kPa),与术前比较,术后眼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5只眼(80.65%),非功能性滤过泡6只眼(19.35%).术后1个月1眼(3.23%)因血糖升高,虹膜出现新生血管并且眼压升高,再次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并行滤过泡分离,眼压得以控制.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浅前房、前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