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3 | 下载44

目的:分析太尔松(Terson)综合征手术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10例(18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视力、不同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分析Terso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BCVA,log MAR)为0.36±0.28,优于术前的2.78±0.43( t=20.12, P<0.05)。短病程组(<3个月)术后视力(BCVA, log MAR)为0.36±0.19,优于长病程组(≥3个月)的0.74±0.22( t=13.480, P=0.008)。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具有高度相似的临床特征,如早期的黄白色圆丘形病灶和晚期的近圆形病灶,以视盘为起始、以Cloquet管为中心的条状出血及浑浊等。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视力。手术越早视力提高越显著。由眼底病变推断其发病可能是颅高压导致血液沿视神经突破筛板后进入玻璃体和(或)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所致。

作者:李春晖;王瑞栋;王春芳

来源: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 年 43卷 1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3 | 下载:44
作者:
李春晖;王瑞栋;王春芳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 年 43卷 10期
标签:
综合征,太尔松(Terson) 玻璃体切除术 发病机制 Syndrome, Terson Vitrectomy Pathogenesis
目的:分析太尔松(Terson)综合征手术效果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10例(18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视力、不同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分析Terson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BCVA,log MAR)为0.36±0.28,优于术前的2.78±0.43( t=20.12, P<0.05)。短病程组(<3个月)术后视力(BCVA, log MAR)为0.36±0.19,优于长病程组(≥3个月)的0.74±0.22( t=13.480, P=0.008)。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具有高度相似的临床特征,如早期的黄白色圆丘形病灶和晚期的近圆形病灶,以视盘为起始、以Cloquet管为中心的条状出血及浑浊等。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可以显著改善视力。手术越早视力提高越显著。由眼底病变推断其发病可能是颅高压导致血液沿视神经突破筛板后进入玻璃体和(或)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破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