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82 | 下载90

目的 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导致大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或面部皮肤破溃.文中旨在分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线上调查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装备所致的皮肤损伤情况.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共获得290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防护装备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6.34%,主要发生部位为鼻梁(20.41%)、面颊(20.23%)、耳廓(17.82%)和额头(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主要的关联因素中呈现增加风险的有出汗潮湿(OR=12.72,95%CI:8.36~17.30)、佩戴三级防护装备(OR=3.55,95%CI:2.47~5.08)和二级防护装备(OR=3.37,95%CI:2.47~4.60)、佩戴时间(OR=1.29,95%CI:1.05~1.58)以及医师职业(OR=1.57,95%CI:1.00~2.49). 结论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出汗潮湿、佩戴三级和二级防护装备以及佩戴时间是引起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作者:蒋琪霞;朱冬梅;王桂玲;李丽;刘玉秀;刘海英;陈爱华;魏巍;薛嘉宇;翁志强

来源: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 年 33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82 | 下载:90
作者:
蒋琪霞;朱冬梅;王桂玲;李丽;刘玉秀;刘海英;陈爱华;魏巍;薛嘉宇;翁志强
来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 年 33卷 8期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个人防护装备 压力性损伤 相关因素
目的 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导致大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或面部皮肤破溃.文中旨在分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线上调查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装备所致的皮肤损伤情况.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的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共获得290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防护装备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6.34%,主要发生部位为鼻梁(20.41%)、面颊(20.23%)、耳廓(17.82%)和额头(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主要的关联因素中呈现增加风险的有出汗潮湿(OR=12.72,95%CI:8.36~17.30)、佩戴三级防护装备(OR=3.55,95%CI:2.47~5.08)和二级防护装备(OR=3.37,95%CI:2.47~4.60)、佩戴时间(OR=1.29,95%CI:1.05~1.58)以及医师职业(OR=1.57,95%CI:1.00~2.49). 结论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出汗潮湿、佩戴三级和二级防护装备以及佩戴时间是引起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