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8 | 下载27

目的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已被证实通过其外泌体发挥加速损伤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文中旨在探索UCMSC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取自2018年1月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子宫肌瘤等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3例患者.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UCMSC外泌体并鉴定.荧光定量PCR检测UCMSC外泌体及其处理后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的miR-21-5p的表达水平后,并通过CCK8和EdU染色检测抑制组(转染miR-21-5p inhibitor)、对照组(转染miR inhibitor NC)、空白组(未转染)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活性.此外,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外泌体miR-21-5p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的潜在靶mRNA及其所参与的主要细胞生物学进程.结果 CCK8结果显示,24、48、72 h,抑制组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EdU染色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后,抑制组的外泌体增殖活性[(7.47±0.44)%]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13.47±0.47)%、(14.6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iR-21-5p的潜在靶基因参与2162种生物学进

作者:吕承晓;段华;汪沙;甘露;徐倩

来源: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 年 33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8 | 下载:27
作者:
吕承晓;段华;汪沙;甘露;徐倩
来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 年 33卷 12期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miR-21-5p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增殖 再生修复
目的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已被证实通过其外泌体发挥加速损伤子宫内膜修复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文中旨在探索UCMSC外泌体所携带的miR-21-5p对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增殖期子宫内膜标本取自2018年1月至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因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子宫肌瘤等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3例患者.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UCMSC外泌体并鉴定.荧光定量PCR检测UCMSC外泌体及其处理后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的miR-21-5p的表达水平后,并通过CCK8和EdU染色检测抑制组(转染miR-21-5p inhibitor)、对照组(转染miR inhibitor NC)、空白组(未转染)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增殖活性.此外,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外泌体miR-21-5p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内的潜在靶mRNA及其所参与的主要细胞生物学进程.结果 CCK8结果显示,24、48、72 h,抑制组的吸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EdU染色结果显示,转染后48 h后,抑制组的外泌体增殖活性[(7.47±0.44)%]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13.47±0.47)%、(14.6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iR-21-5p的潜在靶基因参与2162种生物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