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78 | 下载14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近年来已得到心血管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但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对于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如抗生素、精神类药物等,在发挥他们相应的药理效应同时,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甚至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其致心律失常效应往往没有引起关注,强化非心脏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意识,了解其可能的机制及促发因素都是必要的.

作者:张婧;侯晓平

来源:医学与哲学 2010 年 31卷 2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78 | 下载:14
作者:
张婧;侯晓平
来源:
医学与哲学 2010 年 31卷 24期
标签:
非抗心律失常药 致心律失常作用 机制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近年来已得到心血管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但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对于一些非抗心律失常药,如抗生素、精神类药物等,在发挥他们相应的药理效应同时,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甚至致命性心律失常,而其致心律失常效应往往没有引起关注,强化非心脏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意识,了解其可能的机制及促发因素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