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5 | 下载358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因难以精确评估且易被忽视。最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防治指南首次将微循环功能异常纳入管理,冠状动脉微循环再次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并未标准化。通过总结最新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病理分型,对比各项侵入性(介入)或非侵入性(超声、核磁、核素显像)评估手段,间接了解发病机制,探讨最优临床决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卢成(综述);孙林;官兵(审校)

来源:医学综述 2016 年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5 | 下载:358
作者:
卢成(综述);孙林;官兵(审校)
来源:
医学综述 2016 年 3期
标签: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评估方法 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 Pathogenesis Assessment methods
长期以来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因难以精确评估且易被忽视。最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防治指南首次将微循环功能异常纳入管理,冠状动脉微循环再次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并未标准化。通过总结最新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病理分型,对比各项侵入性(介入)或非侵入性(超声、核磁、核素显像)评估手段,间接了解发病机制,探讨最优临床决策,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