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10 | 下载20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新生儿病死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以提高预防及诊疗水平.方法:将1998年5月~2008年5月死亡的住院新生儿379例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1998年5月~2003年5月183例)和B组(2003年6月~2008年5月196例),分析两组活产新生儿病死率、死亡原因和死亡与原发病、日龄的关系及变化.结果:A组与B组比较,B组病死率、硬肿发生率、窒息发生率均有下降.但早产儿出生率升高,死亡日龄高峰为≤72 h,死亡原因主要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早产儿脑出血和感染.高危因素变化为早产和先天畸形增加,窒息、硬肿发生率下降.结论:预防先天畸形及早产、窒息,做好气道管理,正确应用氧疗,积极推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合理使用呼吸机,积极保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输液泵静脉营养的应用,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好典;员聪敏;李俊玲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09 年 6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10 | 下载:20
作者:
王好典;员聪敏;李俊玲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年 6卷 6期
标签:
新生儿 病死率 高危因素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新生儿病死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以提高预防及诊疗水平.方法:将1998年5月~2008年5月死亡的住院新生儿379例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1998年5月~2003年5月183例)和B组(2003年6月~2008年5月196例),分析两组活产新生儿病死率、死亡原因和死亡与原发病、日龄的关系及变化.结果:A组与B组比较,B组病死率、硬肿发生率、窒息发生率均有下降.但早产儿出生率升高,死亡日龄高峰为≤72 h,死亡原因主要是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早产儿脑出血和感染.高危因素变化为早产和先天畸形增加,窒息、硬肿发生率下降.结论:预防先天畸形及早产、窒息,做好气道管理,正确应用氧疗,积极推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合理使用呼吸机,积极保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和输液泵静脉营养的应用,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