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5 | 下载8

目的:研究端侧吻合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12 cm×0.1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15 cm部位,左侧不做吻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在麻醉下行电生理、肌纤维截面积、肌肉湿重及运动终板面积的检测.结果:桡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传导速度加快,肱三头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值逐渐加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肱三头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侧吻合能促进臂丛损伤神经再生,并能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

作者:陆大明;张振文;陆振良;徐雪平;张洪泉;王毓炜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09 年 6卷 3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5 | 下载:8
作者:
陆大明;张振文;陆振良;徐雪平;张洪泉;王毓炜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09 年 6卷 33期
标签:
臂丛神经 端侧吻合 运动终板
目的:研究端侧吻合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12 cm×0.1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15 cm部位,左侧不做吻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在麻醉下行电生理、肌纤维截面积、肌肉湿重及运动终板面积的检测.结果:桡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传导速度加快,肱三头肌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值逐渐加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肱三头肌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端侧吻合能促进臂丛损伤神经再生,并能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