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5 | 下载28

目的: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改变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和前驱期患者105例135眼,应用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在不同眼压下发病眼的前房角的改变,根据其形态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及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手术方式.术后常规应用激素和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前房角为关闭状态,周边虹膜形态为S,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为AC(Spaeth房角分级法).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例前房角开放.术后本组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控制稳定为20 mm Hg(1mm Hg=0.133 kPa).术后前房角宽度大于术前.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6~24个月,眼压持续稳定,术后1周的前房角形态与术后6个月的前房角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根据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变化,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取得稳定的术后效果.

作者:王艳;赵海滨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10 年 7卷 1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5 | 下载:28
作者:
王艳;赵海滨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年 7卷 13期
标签:
青光眼 前房角 眼压
目的: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改变以及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和前驱期患者105例135眼,应用前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在不同眼压下发病眼的前房角的改变,根据其形态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及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手术方式.术后常规应用激素和抗生素药物治疗.观察6~24个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前房角为关闭状态,周边虹膜形态为S,虹膜根部附着位置为AC(Spaeth房角分级法).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例前房角开放.术后本组所有患者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控制稳定为20 mm Hg(1mm Hg=0.133 kPa).术后前房角宽度大于术前.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6~24个月,眼压持续稳定,术后1周的前房角形态与术后6个月的前房角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根据不同眼压状态下前房角的形态变化,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取得稳定的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