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96 | 下载56

目的 探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不同年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2400例,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进行对比,异常患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C2法与TCT的诊断效果.结果 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女性以青中年为主.TCT检查、HPV检测与病理的符合率是随病理级别的上升而上升.CINⅢ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以HPV16、18、58为主.结论 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HPV16型感染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HPV-DNA联合TCT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作者:宛利梅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13 年 10卷 1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96 | 下载:56
作者:
宛利梅
来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年 10卷 18期
标签:
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法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基因分型 癌前病变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 Human papilloma virus Cervical cancer Genotyping Precancerous lesion
目的 探讨第二代基因杂交捕获(HC2)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不同年龄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标本2400例,采用HC2法检测高危型HPV-DNA,并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进行对比,异常患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C2法与TCT的诊断效果.结果 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女性以青中年为主.TCT检查、HPV检测与病理的符合率是随病理级别的上升而上升.CINⅢ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其中以HPV16、18、58为主.结论 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HPV16型感染易导致宫颈高度病变;HPV-DNA联合TCT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