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9 | 下载0

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利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PI-IBS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腹部回缩反射(AWR)检测内脏疼痛感觉阈值,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形态和数目,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P物质(SP)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时球囊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5);黏膜下层和肠固有腺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肠组织MC数目增多(P<0.05),呈活化脱颗粒状态;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SP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后大鼠腹部抬起时球囊容量阈值升高(P<0.05);结肠MC数目降低(P<0.05),脱颗粒程度不明显;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SP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MC活化状态、降低SP表达,改善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

作者:裴丽霞;张伟;宋亚芳;耿昊;陈璐;吴晓亮;周俊灵;孙建华

来源:针刺研究 2018 年 43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9 | 下载:0
作者:
裴丽霞;张伟;宋亚芳;耿昊;陈璐;吴晓亮;周俊灵;孙建华
来源:
针刺研究 2018 年 43卷 7期
标签:
电针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 结肠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P物质
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内脏高敏感大鼠的效应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利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PI-IBS内脏高敏感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腹部回缩反射(AWR)检测内脏疼痛感觉阈值,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C)形态和数目,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P物质(SP)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时球囊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5);黏膜下层和肠固有腺间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结肠组织MC数目增多(P<0.05),呈活化脱颗粒状态;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SP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后大鼠腹部抬起时球囊容量阈值升高(P<0.05);结肠MC数目降低(P<0.05),脱颗粒程度不明显;结肠组织类胰蛋白酶、SP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可能通过改善结肠MC活化状态、降低SP表达,改善大鼠内脏高敏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