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8 | 下载25

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 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 、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史丽芸;印洪林;夏春;马恒辉;余波;陆珍凤;周晓军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年 11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8 | 下载:25
作者:
史丽芸;印洪林;夏春;马恒辉;余波;陆珍凤;周晓军
来源: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 年 11卷 2期
标签:
肾集合管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目的:分析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行外科手术治疗的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30~69岁,平均51岁;肿瘤直径4.0~13.5 cm.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以呈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部分表现为片状生长,肿瘤细胞表现为靴钉样改变,其中特征性变化为间质纤维增生及多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集合管上皮的异型增生;免疫标记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19、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34βE12、CK7、Ksp-cadherin和P504S,而均缺乏CK20、CD10、TFE3、CEA 、Villin及CD117表达.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差;其诊断时应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而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