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64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决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58例受检者.利用GE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颈动脉分叉角类型,测量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决厚度.根据双侧颈内动脉斑块的有无对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的大小及颈动脉分叉角类型分别进行分组,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颈内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1.244(P=0.219);颈外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027 (P=0.978);颈总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186 (P=0.853);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分组中,T值为-1.379 (P=0.173).对颈动脉角分叉类型分组进行卡方检验,x 2值为0.919 (P=0.632).各组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 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决的形成无明显关联.

作者:何汇忱;周仕恩

来源: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年 1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64
作者:
何汇忱;周仕恩
来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年 15卷 4期
标签:
颈动脉分叉角 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arotid Bifurcation Ang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Angiography,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目的 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决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在我院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58例受检者.利用GEAW4.4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观察颈动脉分叉角类型,测量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决厚度.根据双侧颈内动脉斑块的有无对颈内动脉分叉角、颈外动脉分叉角、颈总动脉分叉角、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的大小及颈动脉分叉角类型分别进行分组,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颈内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1.244(P=0.219);颈外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027 (P=0.978);颈总动脉分叉角分组中,T值为-0.186 (P=0.853);颈内动脉分叉角标准化指数分组中,T值为-1.379 (P=0.173).对颈动脉角分叉类型分组进行卡方检验,x 2值为0.919 (P=0.632).各组检验P值均大于0.05.结论 颈动脉分叉角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决的形成无明显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