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8 | 下载51

目的 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MRI影像学特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2018年1月-7月期间我院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Ⅰ期、Ⅱ期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7d内及术后14d、30d均接受盆底MRI检查,观察肛提肌及部分器官形态改变,并对肛提肌及部分器官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肛提肌相关参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4d、术后3个月肛提肌裂孔横径(LH-W)、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L),左、右侧耻骨直肠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及肛提肌板角度(LPA)均依次增大,肛提肌体积(LVOL)依次缩小,且术后14d、术后3个月膀胱颈、宫颈、肛直肠连接处距耻尾线(PCL)的垂直距离均依次缩小,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期内,46例肛提肌裂孔形态维持较正常的“V”形,余14例(23.33%)形态改变为“U”形,其中6例(10.00%)耻骨直肠肌断裂;此外,8例(13.33%)两侧肛提肌不对称,4例(6.67%)肛提肌不同程度萎缩;4例(6.67%)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结论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早期即可能发生盆底功能下降,MRI检查及三维重建能及时发现肛提肌形态及解剖结构异常,继而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延缓或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作者:郑运松;钟晖;郭艳萍;王咪;牛锐

来源: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年 17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8 | 下载:51
作者:
郑运松;钟晖;郭艳萍;王咪;牛锐
来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年 17卷 12期
标签: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肛提肌 MRI 盆底功能障碍
目的 观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肛提肌MRI影像学特征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2018年1月-7月期间我院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60例Ⅰ期、Ⅱ期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7d内及术后14d、30d均接受盆底MRI检查,观察肛提肌及部分器官形态改变,并对肛提肌及部分器官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肛提肌相关参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4d、术后3个月肛提肌裂孔横径(LH-W)、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L),左、右侧耻骨直肠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及肛提肌板角度(LPA)均依次增大,肛提肌体积(LVOL)依次缩小,且术后14d、术后3个月膀胱颈、宫颈、肛直肠连接处距耻尾线(PCL)的垂直距离均依次缩小,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期内,46例肛提肌裂孔形态维持较正常的“V”形,余14例(23.33%)形态改变为“U”形,其中6例(10.00%)耻骨直肠肌断裂;此外,8例(13.33%)两侧肛提肌不对称,4例(6.67%)肛提肌不同程度萎缩;4例(6.67%)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结论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早期即可能发生盆底功能下降,MRI检查及三维重建能及时发现肛提肌形态及解剖结构异常,继而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延缓或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