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6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基因型分为II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卡托普利降压(25 mg,2次/天),治疗8周,每周随访观察患者血压及咳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失访20例.紫外法检测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P物质水平.比较三组降压疗效、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P物质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关系. 结果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下降幅度、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共有68例患者出现咳嗽不良反应,II基因型组咳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7.1

作者:唐晓鸿;袁洪;李丽军;黄志军;阳国平;邹绚

来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 年 16卷 5期

相似文献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61
作者:
唐晓鸿;袁洪;李丽军;黄志军;阳国平;邹绚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 年 16卷 5期
标签:
内科学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不良反应 卡托普利 P物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D基因型分为II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卡托普利降压(25 mg,2次/天),治疗8周,每周随访观察患者血压及咳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失访20例.紫外法检测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P物质水平.比较三组降压疗效、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P物质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关系. 结果三组间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下降幅度、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共有68例患者出现咳嗽不良反应,II基因型组咳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