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4 | 下载1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0例,年龄45 ~ 75岁,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肠溶阿司匹林0.1 gqd,阿托伐他汀组每晓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总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微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IMT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降低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组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变化值与IMT的变化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与降脂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抑制内皮细胞微粒释放有关.阿托伐他汀不仅在降低LDLC上优于辛伐他汀,而且在降低内皮细胞微粒上同样优于辛伐他汀,由此推测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可能与此相关.

作者:马鸿伟;任卫东;张斌;王俊明;刘宏强;胡利梅;谷君;张秋子

来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 年 23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4 | 下载:1
作者:
马鸿伟;任卫东;张斌;王俊明;刘宏强;胡利梅;谷君;张秋子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 年 23卷 8期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内皮细胞微粒 流式细胞术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Atorvastatin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Flow Cytometr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0例,年龄45 ~ 75岁,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所有患者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治疗,肠溶阿司匹林0.1 gqd,阿托伐他汀组每晓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总疗程24周,观察治疗前后内皮细胞微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IMT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降低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作用强于辛伐他汀(P<0.05),两组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的变化值与IMT的变化值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内皮细胞微粒及LDLC水平,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除与降脂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抑制内皮细胞微粒释放有关.阿托伐他汀不仅在降低LDLC上优于辛伐他汀,而且在降低内皮细胞微粒上同样优于辛伐他汀,由此推测阿托伐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可能与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