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9 | 下载229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CT表现资料.其中,男28例(42.4%),女38例(57.6%),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1.7±12.9)岁.对66例患者的发病部位、CT分型及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多发者65例(98.5%),单发者1例(1.5%);双侧发病39例(59.1%),单侧发病27例(40.9%).淋巴结分布于多个分区者59例(89.4%),分布于单个分区者7例(10.6%);淋巴结常见的分布区域依次为,Ⅱb区35例(53.0%),Ⅰa区30例(45.5%),Ⅰb区30例(45.5%),Ⅳb区26例(39.4%),Ⅱa区23例(34.8%),Ⅲ区22例(33.3%),Ⅳa区18例(27.3%).淋巴结CT分型及征象为:均匀强化型(Ⅰ型)49例(74.2%),表现为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包膜强化型(Ⅱ型)24例(36.4%),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包膜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边缘强化型(Ⅲ型)34例(51.5%),表现为淋巴结包膜坏死,有分隔,边缘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不均匀强化型(或融合型;Ⅳ型)44例(66.7%),其中并发窦道形成8例(12.1%),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侵犯周围组织,不均匀边缘强化,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作者:任荣;袁功玲;李敏;刘荣荣

来源:中国防痨杂志 2018 年 40卷 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9 | 下载:229
作者:
任荣;袁功玲;李敏;刘荣荣
来源:
中国防痨杂志 2018 年 40卷 7期
标签:
结核,淋巴结 颈 诊断显像 病理学,临床
目的 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征象特点.方法 搜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CT表现资料.其中,男28例(42.4%),女38例(57.6%),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1.7±12.9)岁.对66例患者的发病部位、CT分型及征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多发者65例(98.5%),单发者1例(1.5%);双侧发病39例(59.1%),单侧发病27例(40.9%).淋巴结分布于多个分区者59例(89.4%),分布于单个分区者7例(10.6%);淋巴结常见的分布区域依次为,Ⅱb区35例(53.0%),Ⅰa区30例(45.5%),Ⅰb区30例(45.5%),Ⅳb区26例(39.4%),Ⅱa区23例(34.8%),Ⅲ区22例(33.3%),Ⅳa区18例(27.3%).淋巴结CT分型及征象为:均匀强化型(Ⅰ型)49例(74.2%),表现为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包膜强化型(Ⅱ型)24例(36.4%),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包膜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边缘强化型(Ⅲ型)34例(51.5%),表现为淋巴结包膜坏死,有分隔,边缘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不均匀强化型(或融合型;Ⅳ型)44例(66.7%),其中并发窦道形成8例(12.1%),表现为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破溃侵犯周围组织,不均匀边缘强化,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