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22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感染途径以及常见的致病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站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80例(PID组),宫颈糜烂及颈管炎140例(宫颈炎组),健康查体者180例(对照组),采集富颈和阴道分泌物,分别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阴道毛滴虫(TV)、淋病奈瑟菌(NG)、假丝酵母菌(CA).结果:致病因子检出率:PID组UU 65.71

作者:傅式琪;李玉荣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05 年 20卷 1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3 | 下载:22
作者:
傅式琪;李玉荣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2005 年 20卷 11期
标签:
盆腔炎 宫颈炎 解脲支原体(UU) 沙眼衣原体(CT)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感染途径以及常见的致病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站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80例(PID组),宫颈糜烂及颈管炎140例(宫颈炎组),健康查体者180例(对照组),采集富颈和阴道分泌物,分别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性阴道病(BV)、阴道毛滴虫(TV)、淋病奈瑟菌(NG)、假丝酵母菌(CA).结果:致病因子检出率:PID组UU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