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0

目的:研究儿童铅中毒的智力改变与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探索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心理行为改变的电生理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血铅及社会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在排除了影响智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后,把6~12岁的45例符合条件的儿童分为高铅组(血铅值≥10 μg/dl)和正常组(血铅值<10 μg/dl),进行韦氏智力量表(WISC)的测定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检测.全面评价铅中毒对儿童智力、感觉系统、高级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铅中毒儿童的总智商和言语智商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操作智商虽也有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铅中毒儿童SEP的早期皮层电位P15、N20、P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但晚期皮层电位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在N35、P45、和N60的潜伏期延长.铅中毒儿童的P300各波中,N100、P2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P300及N200的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潜伏期也明显延长.结论:上述研究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认知心理行为的异常提供了具有客观性的电生理依据,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观察提供了电生理依据.

作者:陈彦;徐雅娜;李永利;陈伟燕;廖建湘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年 27卷 1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0
作者:
陈彦;徐雅娜;李永利;陈伟燕;廖建湘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年 27卷 16期
标签:
儿童铅中毒 神经毒性 神经心理缺陷 智力测定
目的:研究儿童铅中毒的智力改变与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探索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心理行为改变的电生理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血铅及社会家庭情况问卷调查,在排除了影响智力的几个重要因素后,把6~12岁的45例符合条件的儿童分为高铅组(血铅值≥10 μg/dl)和正常组(血铅值<10 μg/dl),进行韦氏智力量表(WISC)的测定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检测.全面评价铅中毒对儿童智力、感觉系统、高级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铅中毒儿童的总智商和言语智商较正常儿童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操作智商虽也有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铅中毒儿童SEP的早期皮层电位P15、N20、P1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但晚期皮层电位有明显异常,主要表现在N35、P45、和N60的潜伏期延长.铅中毒儿童的P300各波中,N100、P2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但P300及N200的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潜伏期也明显延长.结论:上述研究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和认知心理行为的异常提供了具有客观性的电生理依据,为儿童铅中毒的神经毒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观察提供了电生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