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1 | 下载0

目的:建立识别新生儿院内真菌感染高危人群的风险评分方法,为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新生儿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方法,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效能.结果:新生儿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极早产儿(孕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重(<1 500 g)、细菌性败血症、使用广谱抗生素>5天、深静脉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模型组和检验组中评分越高的新生儿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几率越大,并且低、高得分组真菌感染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模型组和检验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859.结论:该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较准确地筛查出可能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新生儿,指导预防性抗真菌药物使用.

作者:艾冬云;赖晓全;陈刚;王云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13 年 28卷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1 | 下载:0
作者:
艾冬云;赖晓全;陈刚;王云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年 28卷 22期
标签:
新生儿 真菌感染 预测模型 风险性 Neonate Fungal infection Predictive model Risk
目的:建立识别新生儿院内真菌感染高危人群的风险评分方法,为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新生儿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及评分方法,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效能.结果:新生儿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极早产儿(孕龄<32周)、极低出生体重(<1 500 g)、细菌性败血症、使用广谱抗生素>5天、深静脉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模型组和检验组中评分越高的新生儿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几率越大,并且低、高得分组真菌感染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模型组和检验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859.结论:该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较准确地筛查出可能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高危新生儿,指导预防性抗真菌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