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4 | 下载0

目的:分析松江区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松江区2006~201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间全区围产儿死亡577例,平均死亡率为5.66‰.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率从2006年的7.39%‰下降至2012年的3.85‰,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与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62例,死亡率为2.77‰;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515例,死亡率为6.46‰,本市与非本市围产儿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28 ~ 36+6周的围产儿死亡370例,死亡构成比占64.12%.胎龄37 ~ 39+6周的围产儿死亡164例,死亡率1.61%‰,死亡率从2006年的3.17%‰直线下降到2012年的0.58‰,死亡构成比从42.86%下降到15.07%.胎龄≥40周的围产儿死亡43例,死亡率0.42%‰,死亡率从0.84%‰下降到0.26‰,死亡构成比从15.73%下降到6.85%.对比2006年和2012年胎龄28~36+6周围产儿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2006年与2012年胎龄37~39+6周、胎龄≥40周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4.59%、3.99%和41.42%.2006~2012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前3位为严重畸形、早产和脐带

作者:杨青;王芳;陈秀华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14 年 29卷 1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4 | 下载:0
作者:
杨青;王芳;陈秀华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年 29卷 15期
标签:
围产儿死亡率 相关因素 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松江区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松江区2006~2012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间全区围产儿死亡577例,平均死亡率为5.66‰.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率从2006年的7.39%‰下降至2012年的3.85‰,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与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62例,死亡率为2.77‰;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515例,死亡率为6.46‰,本市与非本市围产儿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28 ~ 36+6周的围产儿死亡370例,死亡构成比占64.12%.胎龄37 ~ 39+6周的围产儿死亡164例,死亡率1.61%‰,死亡率从2006年的3.17%‰直线下降到2012年的0.58‰,死亡构成比从42.86%下降到15.07%.胎龄≥40周的围产儿死亡43例,死亡率0.42%‰,死亡率从0.84%‰下降到0.26‰,死亡构成比从15.73%下降到6.85%.对比2006年和2012年胎龄28~36+6周围产儿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2006年与2012年胎龄37~39+6周、胎龄≥40周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胎、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4.59%、3.99%和41.42%.2006~2012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前3位为严重畸形、早产和脐带